关于
从联邦基准利率看美国经济历史,数据来源 https://www.macrotrends.net/2015/fed-funds-rate-historical-chart
持续更新汇总
美联储的起源
20世纪以前,美国多中央集权的恐惧导致从未成功地建立过集中的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在1811年解散,美国第二银行在1836年停业。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而且第二国民银行的停业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银行体系没有了最后贷款人了,一旦发生挤兑导致的银行危机,那么将导致全国性的银行恐慌。果不其然,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每隔2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全国性的银行恐慌,累积的恐慌在1907年达到顶峰。1907年的银行恐慌导致了银行的大面积破产和存款人的巨大损失。这导致美国不得不成立一个中央银行来防止今后再次出现类似的恐慌。
1913年,由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签署了《联邦储备法》, 成立联邦储备体系,统一管理和发行货币,维护金融稳定。由于美国的分权思想根深蒂固, 虽然联邦储备体系是由政府控制的,但在这个机构中赋予私人银行家们一定话语权,允许他们就货币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经济政策和环境
- 1913年-1935年: "被动适应型"货币政策,美联储没有独立的中央银行地位
- 1919-1920年,由于一战末期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维持低利率帮助美国政府战争筹款,带来了14%的高通货膨胀
- 1920年,美联储两次上调贴现利率,在1月从4.75%提升到6%,6月的时候再次上调到7%,这导致了1920-1921年间的经济萧条,但在物价水平开始下降之后,开启了繁荣的20年的高速发展期
- 20年代,美联储发现了新的货币供给——公开市场操作,并在20年代末期成为最重要的武器
- 1928-1929股市繁荣, 导致美联储在1929年8月提高贴现率,但为时已晚,导致了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
- 1930-1933年大萧条,银行恐慌,美联储放任不管,没有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导致央行持有大量超额准备金
- 1936-1937美联储为了加强货币控制,3次上调法定准备金,这进一步导致了更严重的经济萧条
- 1937-1938经济继续萎缩
- 《1933银行法》《1935银行法》设立了公开市场委员会,美联储开始独立于财政部
- 1934存款保险公司成立
- 1942-1951, 为二战和朝鲜战争筹军费,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短期国债利率维持在0.375%,长期利率2.5%,带来了8%的高通胀
- 1952,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并赋予了美联储独立自由地追求货币目标的权利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联邦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 1979-1982转为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
- 1982-90年代初期, 不再强调货币总量
- 90年代-2007年,泰勒规则成为理论依据,实际利率成为中介指标
- 2007-2015 次贷危机后的非常为货币政策,导致了0利率时代
- 2015-2019 美联储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衰退,前瞻性地加息
参考资料
-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 ICBC《“百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演变历程及其启示》
- 数据来源https://www.macrotrends.net/2015/fed-funds-rate-historical-c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