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关于
- 《日本的城镇化》,中信出版社
- 主要收集了一些日本研究城镇化的学者的报告
人口向大城市圈流动的决定因素——和泉洋人
经济增长和人口迁移
- 日本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并不总是与人口迁移成正比,但大致是强相关的,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 日本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数据
- 日本60年代,人口不断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集中
- 70年代后,经济增长还在持续,但人口流动却在下降
- 90年代前半期经济增长率也有些许回升,但人口流动仍然低迷
- 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存在两个更加深入的决定因素: 收入差距 和 都市圈的生活成本
- 经济增长期间,大城市和地方的收入差距增大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早期北上广深与内陆城市收入差距大,人口大量往这些地方流入,包括现在还在流入
- 经济发张后,收入差距减小,而大城市的物价和住宅价格上升,会减慢人口流入。现在一线城市的高消费和高房价已经开始减慢人口流入了
人口动态与人口迁移
- 社会年龄结构会影响人口迁移
- 十几到二十几岁的人口进入下一个年龄阶段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人口流动。也就是工作早期的青壮年劳动力
- 20-40岁的人口是流动性最高的
- 由于90年代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大减、2020年左右开始收入差距缩小,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可能会减少。我认为未来十年是所谓的新一线发展的机会
经济结构与人口迁移
- 经济发展是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原因, 而不是结果
- 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人口最多的产业,因此繁荣的第三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
-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国家主导, 第三产业要依赖民资和风险资本
- 第三产业的生产率更人口密度成正比
都市圈内「郊区化」的应对——浅见泰司
认识事实: 城市圈的扩大
- 『郊区化』是指城市扩张向郊区发展。北上广深摊大饼,郊区成本低
- 市场主导,跨越不同的行政区。上海吧地铁修到昆山和苏州;北京往北三县, 深圳往佛山。3大都市圈
应对城市圈不断扩大的对策
- 居住需求:
- 无序开发: 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的地区的无序扩张。日本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限制了这种无序开发。让政府的基础设施规划更得上民间资本的扩张
- 有计划的建设
- 土地区划整理
- 新城开发。日本开发基本是住宅城镇, 俗称睡城
- 高层、中层住宅混合
- 新城的社区同质性, 新城开发基本是同一时期的人口,老龄期也一样
- 改变需求的对策
- 完善交通网络, 优先发展铁路, 放射状 + 环状 网络; 促进换乘便利, 这TM不是现在中国公交卡在都市圈内的互通吗
大城市圈的规划
- 东京都市圈从抑制->引导;从单级 -> 多核
- 1958年,限制工厂、大学,抑制原有街区扩张。结果无济于事,集中度超出想象
- 1968年,推进工业想更广泛地域选址,采取财政措施。 结果有所缓和
- 1976年,发展广域多和城市复合体。 市区人口有所减少
- 建立国际中心城市, 多核多圈。 造成了远距离通勤社会问题
- 1999年,提升国际竞争力,废除了各种限制。
结论——反省事项
- 地方分割严重, 导致整合效率低和重复投资
- 保证核心和周边共同繁荣。税制调整,公平共担成本和效果
- 年龄结构同质化带来的老龄化问题